您好,欢迎来到云南中德骨科医院官方网站!紧急情况可拨打急救电话:0871-65311120    投诉及建议电话:021-64783058   13381990709

得了骨刺怎么办?

阅读:2401次 来源:未知 咨询专家
导读:骨刺即骨质增生的俗称,是中老年的常见

骨刺即骨质增生的俗称,是中老年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常见发病原因是软骨的磨损、破坏,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、硬化与增生,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,一般长骨刺就表示此人的脊椎进入老化阶段。目前国内治疗骨刺的方法有很多,临床较常见分以下几种:

骨刺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
1、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:也称理疗:药物离子主要经皮肤汗腺导管口毛孔进入皮内或经粘膜、上皮细胞间隙进入粘膜组织,其生理治疗作用除电流作用外,主要由导入药物离子的药理特性决定,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,但因导入药物为液体,易挥发,药效不持久,限制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。

2、按摩与牵引: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起到消炎止痛用作;牵引可减轻骨刺对局部神经、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作用。适用于颈、腰椎骨质增生症。按摩与牵引有效靠外力的作用,只对局部进行治疗却忽视了对人体内整体地调节,因此,只能起到暂时的止痛作用,而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
3、针灸: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。可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,但对骨质增生来说,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。

4、西药治疗: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,常采用对症处理,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;麻木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;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法。但实践证明这些治疗方法均不理想,只是治标而不治本,病情易复发。

专家推荐疗法:

5、超导可视微创针孔闭合术:超导可视微创针孔闭合术,是国济骨科专家依据传统中医针灸与现代西医手术刀相结合,在超声波数字减影有效定位下,直达病灶,剥离松解组织粘连,消肿止痛,缓解神经根压力,扩张血管,增加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,加快疼痛物质的代谢。同时结合中医温经通络、温阳散寒、行气活血、化瘀止痛,从而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。是目前治疗骨刺的较好方法。

云南中德骨科医院专家向大家讲述骨刺的治疗误区:

误区一:骨刺是由于体内钙质过剩引起

“医生,我较近一直在服用钙片,前不久去医院检查时说是患有骨质增生,我是不是补钙补多了?“还有的朋友问:为什么我会患上骨质疏松同时患上了骨质增生呢?贾主任主任介绍说: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一样是由于缺钙引起的,骨质增生并不是补钙以后发生的,而是与骨质疏松共生的。

误区二:骨质增生应避免运动或者该多运动

许多患者朋友认为:好端端的关节长出骨刺,一运动骨刺肯定会移动损伤关节周围的肌肉与组织,长期下去可能会引发关节炎等症状。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,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,而关节液只有靠“挤压”才能够进入软骨,促使骨骼的新陈代谢。

另一种恰恰相反,说骨质增生是缺乏运动,应该多运动。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,过度运动可能真的会造成关节损伤。骨质增生患者运动原则是“要活动、少负重、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”。 其实较好的锻炼是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。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,也可增进骨骼的营养,但患者需明确运动的目的要健康而非当健将,须科学掌握运动方法和运动量。

误区三:“骨刺”应该把它化“拔掉”

其实真正需要进行手术切除骨质增生的病人,是非常少的,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。只有当骨质增生压迫神经、血管引起不适时,患者需要通过内服外用药物、推拿或理疗的方法,帮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,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,使人能够适应骨质增生的这种变化。

骨质增生现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,是机体的一种本能。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不用过分在意,当骨质增生影响到关节,给我们生活带来一定麻烦的时候,我们就需要寻找适当的上市治疗于缓解。徐习跃主任再提醒大家:如果不是严重影响到自身的生活,切忌手术治疗。骨刺较好的治疗方法是采取微创治疗。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如你转载或引用本文,请标注转自:「云南(中德)骨科医院」 http://www.ynsgkyy.com/ 原创文章原文分享地址:http://www.ynsgkyy.com/guanjie/gzzs/jbzl/article/show-2357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
网络预约返回首页

就医指南

地址:

客服热线:

在线时间:周一~周日08:00-23:00

查看详情:点击查看全部

  
关于云骨 | 就医指南 | 官方微博 | 专家团队 | 视频中心 | 在线咨询 | 返回首页

Copyright © 2006 - 2016 云南(中德)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(昆)医广【2023】第08-15-0129号    滇ICP备13006732号

联系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昌宏路与广福路交汇口   联系电话:0871-65311120  咨询 Q Q:2608203832

注: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
线